粳:米字旁一个更是什么字?“粳”不读gèng,也不读gēng,正确读音是这个!

清晨的农村小院,鸡鸣狗吠。一位农妇在水井边洗衣服,木棒捶打衣服“嘭嘭”响。一位老大爷扛着锄头准备去田里,脚步“噔噔”有声。捶打声和脚步声交织在这生机勃勃的小院中。
言归正传,来学习!本篇笔记,写的是“粳”字,你认识吗?
读音粳字的读音为 jīng ,与常见字“京”字同音,《广韵》里对粳字的注音为“古行切”。
你之前认识粳字吗?不认识的话,现在赶紧在底部评论区,键入它的拼音,找到这个字,现学现用记得牢!
造字本义、字源演变“粳”字的篆文字形由“禾”和“更”构成。“禾”是稻谷的象形,表示农作物;“更”是声旁也是形旁,是“硬”的省略,表示质地硬实。稉,篆文(禾,稻谷)(更,即“硬”,不粘柔),表示稻米质地硬实的稻谷。楷书异体字“粳”用“米”代替“禾”,表示稉稻之米。造字本义:名词,稉米,米粒硬实,相比秈米,胀性较小而粘性较大,适宜熬粥。
在字形演变上,篆文中的“禾”和“更”比较接近原始形态,而隶书和楷书则更加规范和简化。特别是楷书,将篆文字形中的“禾”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“米”。
后来,这个字本义有所扩展,用来指代粗短硬实的不粘晚稻。在古文中,我们可以看到“粳”字被用来描述质地硬实、胀性小、粘性弱的稻米,如“粳,不黏稻”。如今“粳”字更多地被用来指代粳米或粳稻,是一种常见的稻米品种。
说文、段注《说文解字》中对“粳”字的解释是:
“稻属。从禾亢声。稉,秔或从更声。古行切。”
段玉裁在《说文解字注》当中对“粳”字做了进一步解释:
他指出“粳”字属于“稻”这一类,是一种稻米,其特点是米粒短而粗,米质黏性较强,胀性小。段玉裁提到,稻米有不同的种类,有的非常黏,有的次黏,有的不黏。“粳”字所指的稻米是介于非常黏和不黏之间的一种,也就是说,它比非常黏的稻米要少黏,但又比完全不黏的稻米要黏一些。
他还提到,这种稻米适合用来做饭,而非常黏的稻米则适合用来酿酒或制作糕点。段玉裁通过比较不同稻米的特性,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了“粳”字所指稻米的特点。
主要含义① 粳稻:水稻的一类,米粒短而粗,米质黏性较强,胀性小。
② 粳米:由粳稻加工而成的米,俗称的“蓬莱米”即属于粳稻类型。
③ 粳香等炊玉:在古文中用来形容粳稻煮熟后的香味,与美玉相比。
④ 水澍稉:古文中用来形容粳稻生长的环境,水澍即水分充足。
文章要点总结:
"粳"字读作jīng,其本义指一种黏性较低、适合煮饭的稻种。在汉语中,"粳"常用于描述这种特定类型的稻米,如“粳米”,并引申为泛指稻米或稻的籽实。它常作为名词出现,在饮食、农业等领域中被广泛使用。
结束本篇关于汉字“粳”的笔记,简单写到这里,希望本篇笔记又能让你学到新知识,如文中有理解不当的地方,感谢告知,下篇笔记见。